原创<br> 再多的美好标签,也难掩乐信的“人血馒头”属性( 六 )

就在上个月,扬子晚报报道的一篇新闻显示,江苏高邮警方透露了近期有犯罪分子以注销乐信旗下分期乐账号为由实施诈骗的案件,此类诈骗涉案金额少则几百上千,多则几万元,不论是数量还会社会危害都非常巨大。在诈骗过程中,犯罪分子会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人贷款信息,然后冒充乐信旗下分期乐平台客服给受害人打电话,以“影响征信”、“平台关闭”等话术骗取受害人信任,进而骗取钱财。

而经过“深挖”我们发现,大量受害人上当受骗的核心原因就在于这些人在乐信旗下分期乐平台上的个人贷款信息被非法泄露,在这些被泄露的信息里,基础账号信息、详细借款记录、平台额度等“一应俱全”。正是通过对这些官方信息的“精确”掌握,犯罪分子们才得以那么“轻易”地获得受害人的信任。

对于用户信息的泄露,乐信官方当然就“难辞其咎”了。在网络上的各大投诉平台上,我们也能查询到为数众多的乐信用户在网上投诉乐信平台中所存在的用户信息泄露问题。

“我在分期乐平台上的信息被泄露,有人冒充客服并知道我所有的信息,让我赶紧销户以避免后续的征信影响、利息损失等”,“一位非乐信官方的工作人员能准确说出我在分期乐借款的具体时间和金额、额度,还让我下载他们的产品然后帮我提额”,这些都是网上用户们的投诉,而乐信方面是如何将用户信息泄露出去的,我们却无从知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