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实现的是“量子霸权”,还是“量子乌龙”?( 二 )

这个“论文乌龙”究竟是无心之失,还是一出精心安排的“火力试探”,暂且按下不表。但在论文“存在”期间,谷歌方面所表达的两个要点却十分清晰。

第一,他们希望表明量子计算机技术进入或至少接近所谓“绿色区域”,即实用化的容错通用量子计算机时代,足以对如今担负高速计算主角的“超算”构成实质性威胁。所谓“量子霸权”时代业已到来,至少无限接近。

第二,是谷歌而非其他国家、地区或企业,成为“量子霸权”的执牛耳者。

事实上,近一两年来,谷歌在“量子”相关话题上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曝出的“里程碑”已不在少数,且许多比此次缺乏参照性的论文更有“干货”。

比如,去年3月5日,谷歌宣称推出72比特量子芯片“Bristlecon”,宣称可借此突破“量子霸权”;去年7月底,谷歌又发布了据称可用于量子计算的Python开源库Cirq,并再次将“足以证明量子霸权”的标签醒目贴出。

对于这些“里程碑”,各国科学家在一度兴奋、激动、紧张后,迅速冷静下来。他们一方面肯定谷歌在这方面的投入、探索和收获,另一方面也实事求是地指出,不论“Bristlecon”或Cirq都存在两个关键的不确定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