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视频分析到量子霸权:探究谷歌的人工智能之路( 十 )

但到了2014年夏天,随着DistBelief在谷歌内部的不断发展,迪恩开始发现它有不少缺陷。DistBelief的设计初衷并不是为了适应诸如GPU性能提升或高度复杂语音数据集等技术变革。此外,DistBelief也不是为了开源而设计的,这限制了它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迪恩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开发一个对所有人开源的新产品。2015年11月,皮查伊发布了他出任首席执行官之后的首个重大公告之一,即DistBelief的继任者TensorFlow。

向谷歌之外的所有开发人员开放TensorFlow,这种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芯片架构设计公司ARM机器学习主管伊恩 布拉特(Ian Bratt)表示:“人们迫不及待地想要得到它。”如今,Twitter正利用TensorFlow开发的机器人来监控对话、对推文进行排名,并吸引人们在信息流上花费更多时间;空中客车公司正通过TensorFlow训练卫星,使其对地球表面的探测分辨率缩小到厘米级;印度新德里的学生通过TensorFlow把移动设备变成了空气质量监测器。今年春天,谷歌发布了早期版的TensorFlow 2.0,这使得没有经验的开发人员更容易访问人工智能。谷歌的最终目标是让开发人工智能应用程序像开发网站一样简单。

TensorFlow现在已经有4100万次的下载量。包括汽车、无人机、卫星、笔记本电脑、手机在内的数以百万计设备都用它来进行学习、思考、推理和创造。公司内部文件跟踪了谷歌内部TensorFlow的使用情况,发现自2015年以来已经增长了500%。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