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供给平台到创意智能,「特赞」如何开启想象力的摩尔定律?|36氪MarTech专题( 七 )

在创意产生最源头的地方,依然离不开人脑的劳作。特赞用平台模式+匹配算法+项目经理调度的方式提升效率。“在特赞上,项目平均时长节约了30%。我们内部设置了’48小时挑战’,从需求到客户确认创意执行方需要在48小时内完成,而且从选中执行方到最后执行完毕,这个一次成单率约93%,最近几周的数据甚至达到100%。”杨振说道。高效的匹配离不开大量资源和匹配算法,王喆介绍,特赞上每一个创意方背后的标签有上千个,这一个个标签共同精准描绘着创意方的能力。

创意的杠杆,更直接的体现是交易场景中的转化提升。触发用户“消费”的创意设计经验过去附着在人脑中,但是在场景越来越细碎多元的情况下,如何用工具、技术将经验沉淀到产品上,形成一套稳定输出且可迭代优化的方法论,成为企业痛点。

过去,品牌主每一次营销活动后留存的组织过程资产并没有很好的管理工具。即便是在阿里巴巴这样的大型互联网公司,市场营销部的创意资产也是用Excel表格保管。乙方设计师吐血改出“V 11.5(死也不该版)”,在营销战役结束后,可能就被遗忘在某个甲方执行者D盘的五级文件夹里。几个月后再翻开素材,甲方也很难回忆出最后敲定出街的是V8.0,还是V10.0,更不要说素材与渠道之间的闭环数据的管理、复盘与经验沉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