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做汽车的工匠精神做保险( 三 )

经过深入的研究后,吴保军发现,“我们依然是为汽车客户做保险服务。既然没‘跑出’领域,或许能发掘出特有的优势。”入行后,吴保军进行了一些深入的分析和比较,“与汽车的营销成熟度相比,保险业的经营方法还比较简单,到目前来说,主要还是依赖于销售渠道。”

经历两三年的摸索后,吴保军对整个公司宏观层面和微观细节上都有了精准的把控。在与集团领导和公司管理层充分沟通后,吴保军对未来有了一个清晰的规划。“最后,还是回归到做汽车的本源。无论是汽车制造、汽车销售,还是汽车保险,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人,以人为本,以客户为导向。”

他思索到,中国汽车行业已经高速发展了20多年,也向外资企业学习了诸多经验。“日本汽车营销理念有诸多借鉴价值。”他说道,日本早期的汽车营销理念,与中国的4S店完全不同,“他们采用的是‘人盯人’战术:一旦接手一个客户,就要一生维护好这个客户。 他们会经常到客户家拜访,把服务做到极致。”他说道,当时日本汽车销售的效率,一名销售人员大约一个月卖四辆左右。“而在中国,这一情形略有不同,由于汽车业增长比较快,一名销售人员每月可以卖十几辆。这种频率之下,他们很难做到长期关注客户体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