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电宝差异化涨价,收割用户还是阉割自己?( 三 )

从烧钱抢用户到如今的赚钱养用户 , 共享充电宝可以说已经度过了蛮荒的时代 , 而如今突然涨价 , 这对于本就在用户需求边缘的共享产业 , 将会带来怎样的发展风波呢?

多场景连带布局 , 契合用户需求推动行业升温

共享经济最需要的是场景 , 只有场景适合 , 才有源源不断的用户为其买单 , 而共享充电宝的适合场景必定是人员流动频繁的商超、景区、饭店、车站、影院、KTV、医院等场所 。

2019年7月中旬 ,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发布共享充电宝行业报告显示:共享充电宝行业大盘稳步扩张 , 已经渗透商场、餐厅、机场及休闲娱乐等主流消费场景 。 街电、小电、怪兽等主要玩家均已实现盈利 , 共享充电宝行业资源将向这些头部企业整合 , 2019年将是行业“相对稳定而又快速变化的行业成熟期” 。 同时 , 据iiMedia Research数据显示 , 2019年中国共享充电宝用户规模将达3.05亿人 , 2020年用户规模将增长至4.08亿 。

从受行业非议到用户热捧 , 共享充电宝的脱颖而出与其频繁的场景连带有很大关系 , 也正是基于前期用户的空洞期 , 很多共享充电宝企业可以说极速的展开自身的布局 , 通过对一些高流量场景的占位 , 从而提高自身平台的用户基数 , 进而为后续的资本赋能来提供数据支撑 , 很显然 , 相比于共享单车 , 共享充电宝的破坏率大大降低 , 而且产品的占位上 , 不仅避免了共享单车给公共交通造成的麻烦 , 反倒是通过共享充电宝造就的用户需求给商家带来流量 , 这种需求的互补也助长了共享充电宝可以快速受拥戴的裂变用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