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改能让美国制造业回流?这些数据让特朗普打脸

科技频道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是:税改能让美国制造业回流?这些数据让特朗普打脸

文 | 李超民 (教授,上海财经大学美国财政与经济研究所首席专家。)

美国总统特朗普自就职以来就提出要将制造业带回国内,并将其作为任内核心政策目标之一。为此,特朗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在《2017年减税与就业法》(TCJA,H.R.115-97)中通过了改革跨国企业的国际税收管理体制,来鼓励跨国公司回流利润、搬迁企业住址,激励国内投资、增加就业。迄今为止,这些措施是否带来了成效?今后发展方向可能如何?本文将主要从财税角度、透过数据来回答上述问题。

一、“税收中性”政策可能是美国“去工业化”的主要原因

实际上,美国“去工业化”问题由来已久,积重难返。造成这一现象的历史因素十分复杂,但美国在国际投资方面长期实施所谓“税收中性”政策则可能是主要原因。

国际投资税收中性原理强调,国民的国外所得应由所在国政府课税,而母国不征税。“税收中性”理论在美国税法中的重要体现就是实施所谓“全球税制”,积极推动在全球直接投资。战后以来,由于不断强化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对美国非常有利,加上美国长期为国际社会提供诸如安全保障、金融货币基础(基准利率)、“财政税收”(税率)等各种“公共产品”,从跨国投资中取得大量超额利润。一百多年来,美国资本输出规模不断扩大,国际双重征税问题越来越突出。一方面,纳税人母国要对跨国资本全部收入征税,另一方面,收入来源国对非居民在其税务辖区内的收入也要征税。如何消除或减轻对跨国纳税人国际收入的双重征税,是国际税收理论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因此税收中性思想被引入国际税收领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