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顺络电子】国内电感领军受益5G红利,汽车电子步入收获期(30)

【深度|顺络电子】国内电感领军受益5G红利,汽车电子步入收获期

接收端线圈方案,FPC有较大瓶颈。发射线圈技术的差异不是很大,但接收线圈会受到产品空间的限制,而需要控制发热等问题,因此对接收线圈的技术要求较高。目前无线充电接收端常见线圈有FPC线圈和多股绕线线圈,以FPC为主。FPC在结构上采用双层结构,上下层通过通孔进行连接,内引线需要跨越其中一面的线圈得以引出到线圈外围。此类线圈比较容易实现厚度的一致性,整体厚度也就是双层FPC的厚度。但也有较为明显的缺陷:

1)FPC线圈实际是上下层线圈并联的结构,在内引线引出的跨线部位,只有一层,电流密度分布不均匀,此处发热比较严重;

2)限于FPC的工艺能力,铜层难以做厚,故通流能力受到限制;

3)铜厚越厚,线圈匝间的刻蚀空间就会越大(目前FPC刻蚀水平,以70um铜厚为例,线间距需要0.12mm左右),这和今后无线快充的趋势是不匹配的;

4)为实现高效率无线充电,接收端线圈面积不易减小,FPC方案成本过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