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亿市值、1400亿负债,四川“地产一哥”千亿梦碎( 四 )

嘉宝股份在从新三板摘牌后,仅过去4个多月的时间,就马不停蹄地“备战”港股,提前进行了调整经营范围、更名等一系列动作。

此外,今年5月,蓝光发展旗下的另一家公司——迪康药业,也宣布闯港股。不过说起迪康药业,还有另外一段往事。

卖房30年,差点冲千亿

蓝光发展是一家地产企业,为何旗下会有医药公司呢?这还要从蓝光发展的上市说起。

蓝光发展的实控人是杨铿,1961年出生于四川。杨铿的创业经历相对简单,18岁加入成都工程机械集团上游机械厂,工作十多年后,30岁的杨铿离职创办了四川蓝光实业集团公司,也就是蓝光发展的前身。通过做电脑城开发进入地产行业。

2005年,成都旧改,赶上机遇的蓝光发展迅速。到2008年,蓝光发展开始考虑上市,于是上市公司迪康药业成了杨铿的备选项。当时迪康药业因为连续亏损被ST,已经落魄到股份被公开司法拍卖。于是蓝光集团3.3亿拿下迪康药业29.9%的股权,这也为蓝光发展借壳上市做好了铺垫。

然而蓝光发展真正上市要在7年以后,期间因为证监会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地产公司上市的新标准,并且对地产企业借壳上市进行严格把关,而蓝光当时的土地储备也严重不足。有数据显示,2008年左右,蓝光发展的土地储备为450万平方米,如果要上市,明显不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