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出安全的底线”:互联网出行平台迈过安全这道坎(13)

我在交通领域已经工作20多年了,见证了这个行业从传统运输方式到互联网运输方式的大变革。

上世纪九十年代,传统出租车刚出现时,是有钱人才用得起的交通工具,司机也是高收入人群。那时候出租车司机座位周围有一圈围挡,如果真遇到抢劫,最直接的方式是通过车上安装的寻呼台,寻找距离最近的司机帮忙。

随着互联网的介入和技术的发展,新生的互联网平台出行比传统的运输方式有更多的手段和能力去保障安全。

但从监管的角度来看,过去传统运输行业非常明确,车辆必须是运营车辆,驾驶员必须是全职驾驶员,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监管。可是到了互联网平台出行时代,这些新业态到底应该被定性为一种什么业务,传统监管的经验十分欠缺。

直到2016年《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管理暂行办法》出台,才把网约车的管理工作落在了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上。

“划出安全的底线”:互联网出行平台迈过安全这道坎

滴滴客服人员工作时,禁止携带手机等电子设备。受访者供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