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10年,再造一个阿里巴巴( 四 )

为了解决“打通”的问题,淘宝的架构师和工程师团队花了5个月的时间。领衔这场战役的项目负责人,是当时加入阿里巴巴只有4年的淘宝架构师行癫。

这场战役,对阿里巴巴思考“什么是技术”的影响,可谓深远。

此前,技术团队部门在阿里巴巴内部更像是一个IT后勤部门,是支撑业务的配角。因为阿里巴巴的核心是商业,是生意。在阿里巴巴成立后近10年的时间里,技术在阿里巴巴,是为了支持商业和生意而存在的。

而在五彩石战役之后,阿里巴巴开始思考技术融入商业的问题。

在打通淘宝和淘宝商城数据和系统的过程当中,架构师团队引入了中间件。也就是在原先只有纵向思维的架构设计里,添加了横向的通道,让各个业务底层彼此互通。同时还将两者共用的业务全部找出,搭建了统一的公用平台。这种思路在后来逐渐被阿里巴巴赋予了一个新的名字:“中台”。

它产生了阿里巴巴独创的“中台”技术思想。

具体来说,“中台”主要负责打通数据和业务,也就形成了数据中台和业务中台的“双中台”——通过数据中台,阿里巴巴旗下的不同业务之间在保证用户隐私前提下可以共享数据。而业务中台则集合了许多最常用的功能,比如账户体系和支付体系等,当有团队需要建设一个新业务,或者需要上线一个新功能时,就可以直接快速复用这些已经沉淀在中台的功能,避免重复造轮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