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国吾民】靠技术赢得尊重,中车铸造师毛正石的技术人生( 二 )

回想起刚工作的时候,大连机车厂留给毛正石的第一印象是,实习的车间面积狭小,地上一层厚厚的黑沙,脚踩上去噗噗作响,还散发着刺鼻的味道。

这也是当时中国制造业工厂的场景,技术老旧,厂区杂乱,但是经过几十年几代人的发展,从机车到动车,再到高铁技术,中国在机车方面的技术从落后到与世界水平看齐,高铁技术世界领先,毛正石这一历程的见证者。

靠过硬的技术赢得尊重

1985年技校毕业后,毛正石进入大连机车车辆工厂,第一份工作是翻砂匠,纯体力活。一天要铲4吨沙子,先把沙子铲到沙箱,再用方墩子把松散的沙子捣紧实,让它形成一个坚固的铸型。每天高强度翻砂,在潮湿的环境里工作多年,他的指关节粗壮,伴着风湿的疼痛,一活动就嘎吱作响。

除了生产“火车头”外,大连机车车辆工厂还会代生产船用发动机、军用发动机等动力装置。

一天,厂里接到生产透平轮的订单。透平轮是汽轮机重要的组成部分,叶片众多,制作芯盒的过程中需要更换16次导向刮板。以机车厂当时的技术,最多只能成功更换2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