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抗生素时代开创者王以光:用基因工程研制新药( 四 )

从进口依赖到填补空白

尽管可利霉素开创了新的抗生素研制方式,但在几十年前,中国还没有自己的抗生素事业,不管是菌种还是工艺,全都依赖进口。

1956年,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全国科技大会上,代表中央向全国人民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以“重点发展,迎头赶上”为指导方针的《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也明确要建立自己的抗生素事业的任务。

同年8月,中央卫生研究院正式改名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并组建抗生素系,前苏联陆续派出包括全苏抗生素研究所副所长利维托夫教授在内的有关专家前来协助抗生素工作的开展。

1958年10月上旬,中国医学科学院抗生素系扩建为抗菌素研究所,“中国抗生素之父”“国内抗生素事业奠基人”张为申担任第一任所长。

两年后,在前苏联的列宁格勒化学制药学院抗生素工艺系学习了5年的王以光回到国内,分配到抗菌素研究所。那一年,抗菌素研究所新进了12人,只有王以光是抗生素工艺背景出身。

“所谓建立自己的抗生素事业,就是要摆脱一切依靠外援的情况。”王以光说,那时老百姓治病需要吃的抗生素药物全都是进口的,尽管当时国内已经有利用波兰专家赠送的土霉素菌种完成土霉素试制的成功例子,但依然没有自己的抗生素工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