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抗生素时代开创者王以光:用基因工程研制新药( 五 )

抗生素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在比较低的浓度下对其他生物有抑制作用,菌种是抗生素的根本。要想发展自己的抗生素事业首先必须拥有自己的菌种,用王以光的话说就是“菌种就是命根子,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

同样产生一个抗生素,来源不同的菌种产生的生理代谢也完全不同,所以有了菌种,还要建立自己的抗生素工艺,这样才能发展自己的抗生素事业。

进入抗菌素研究所以后,张为申注意到王以光有抗生素工艺的学习背景,便将她分派到研究所的药厂,直接做抗生素的研发工作。

中国医学科学院抗菌素研究所成立以后,中国的抗生素事业开始向自力更生发展。1961年初,抗菌素研究所有科研人员取得了抗生素的突破性进展——成功研制出6-APA结晶(6-氨基青霉素酸),张为申为此特邀英国生化专家钱恩来华交流。

那次交流让国内从事抗生素研究的人了解到国际上新型青霉素研究的最新进展,我国的抗生素事业与西方国家同步进入半合成时代。

国内有了抗生素工艺能够自己生产,也掌握了菌种,迅速摆脱了抗生素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从生产品种看,1962年时,中国已能生产青霉素、青霉素V、链霉素、双氢链霉素、土霉素、红霉素、金霉素、氯霉素、新霉素、四环素、环丝氨酸等十多个抗生素品种,基本能满足临床的迫切需求,《规划》中的抗生素研制任务也已经基本完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