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R、降准、专项债……稳增长政策还有哪些工具值得期待( 四 )

一方面,降准能起到的降低商业银行负债成本效果更显著。目前商业银行的负债以存款为主,根据央行公告,9月降准释放9000亿资金,能够降低银行成本150亿。而商业银行负债中MLF的占比较低,不足2%,而且降MLF利率只针对增量的,按每月投放4000亿MLF、MLF利率一次调低5个基点(即0.05%)来计算,一次MLF降息只降低商业银行的负债成本2亿,效果大大弱于降准。

另一方面,四季度CPI同比破3%是大概率事件,MLF利率不具备下调基础,但降准受到的掣肘要小很多。

除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外,预计财政政策也将加码,也会有一些刺激终端需求的政策出台。

财政政策前一段时间争论的焦点是,2020年的地方债额度能否提前到今年四季度发行。近期这方面的争论声有所减弱,官方也没有明确能否提前发行。笔者个人的观点是,由于中国地方债务实行限额管理,在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未上调今年限额的情况下,今年四季度提起使用明年的额度发行地方债,将突破限额,因而存在法律上的约束。

今年四季度财政政策托底经济,更有可能的是使用以前年份剩余的1.13万亿专项债额度,加快发行并向重大基建项目倾斜,将所募集到的资金作为资本金投向基建领域,撬动银行贷款等债务性资金,上马基建项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