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本地生活的“哥德巴赫猜想”( 七 )

扫描二维码完成交易构成商业闭环此为场景,朋友圈拼团完成购买转化此为场景,其实场景无处不在。从拼多多在阿里的眼皮底下崛起,同样可窥,阿里的补课之心。

曾经网约车的争夺成为了微信和支付宝角逐的第一场景。

2012年,刚从阿里离职的程维拿着自己和同事王刚凑的80万做了滴滴打车。因为一场大雪很多上班族们打不到车,而试水了滴滴打车,那一天滴滴首次破了1000单。在2012年一共有30家打车软件,但是,到了2013年只剩下滴滴和快的两家。

受微信红包的启发,当时刚接入微信支付的滴滴想做一次红包推广活动,程维找到腾讯,想要几百万的推广预算,但没想到腾讯说:“几百万太少了,给你几千万。”

其实程维原本只是想做一次促销活动,但没想到迅速就引爆了市场。在阿里的支持下,快的也选择了跟进,并且宣布补贴永远比滴滴多1元。

网约车补贴大战背后其实是阿里和腾讯在支付的落点上进行场景的争夺。有人、有交易自然不乏商户、机构,继打车之后,在餐饮外卖、旅游等场景渗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