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史诗 铸就攀枝花英雄城( 四 )

早期建设者之一、攀枝花原市委书记秦万祥,从未忘记50多年前请战书上的决心:“亲爱的党啊,请你相信我吧,让我到大西南去,滚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他说,第一天批准同意,第二天准备行囊,第三天就上路了。

“攀枝花搞不起来,我睡不着觉。”1964年6月6日,毛泽东主席发出感慨,风趣的言语中,藏着焦虑,“你们不搞攀枝花,我就骑着毛驴去那里开会,没有钱,拿我的稿费去搞。”

“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在那个历史瞬间,没有什么可以阻止有志之士的脚步,等待建设的攀枝花,吸引人们前仆后继。

英雄的魂

主动请缨赴攀枝花时,时任云南省煤管局副局长的亓伟,打出了实力和情感两张牌,“新区建设主要是抓基建,我业务熟,去了对工作有利;我已年过半百,精力旺盛的时候不多了,希望组织让我多为党和人民做点贡献。”

组织同意他“先去看一看”,结果爬上攀枝花宝鼎山后,亓伟当即断了回头路,而后在笔记本上写下“活着建设宝鼎山,死了埋在宝鼎山”的誓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