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史诗 铸就攀枝花英雄城( 六 )

如果说,是耳畔时常想起的革命歌曲,随处可见的社会主义建设标语,为攀枝花早期的建设者注入了无尽的激情。那么,三线文化孕育的英雄精神,则是薪火相传的内生动力。对此,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轨梁厂首席工程师、高级工程师陶功明深以为然。

1992年从重庆大学毕业时,陶功明站上了人生的十字路口,要不要到攀钢就业难住了他,“之前没听说过攀枝花,有同学劝我千万别来,说条件很差。”拿不定主意的陶功明甚至给时任攀钢集团董事长赵忠玉写了封信,赵忠玉回复,欢迎他亲自来体会。

最终,陶功明还是选择去。在攀钢27年,他的执着钻研,换来钢轨研造领域的斐然成绩。2010年,陶功明开发的钢轨规格自动补偿技术,使攀钢万能生产线的高速钢轨通长尺寸波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对推动中国乃至世界钢轨生产前沿技术的不断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目前,陶功明已经取得发明专利授权15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近40项,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等荣誉。“可以说是这里的精神影响了我,‘艰苦奋斗,永攀高峰’,是攀钢精神,也是一种‘三线’精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