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史诗 铸就攀枝花英雄城( 七 )

使命的延续

“这种精神,来自时代,发自内心。”作为一名“攀三代”,朱珠在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担任讲解员数年后,越发明白“三线人”无法割舍的情愫、“三线精神”荡气回肠的力量。

从新加坡远道而来的华裔工程师罗庚,在踏进博物馆的前一刻,依然满腹抗拒,他背负着母亲的期许而来——数十年前,罗庚的父母曾在攀枝花参与“三线建设”,自小长在国外的罗庚,并没来过这里。

“她总是跟我念叨攀枝花,无数次讲起以前的故事。”罗庚告诉朱珠,母亲深深怀念的过往,并没引起自己的共鸣,反倒让他不解,“那么破烂艰苦的地方,有什么可思念的呢?”

然而,罗庚很快就在博物馆里找到了答案。原本1个小时的参观讲解,他愣是揪着朱珠讲了3个多小时。不断问各种问题,对所有照片、物件、模型,都充满兴趣。临走时,罗庚还说,他觉得,有必要在攀枝花买一套房,每年都回来住一段时间。

朱珠讲了自己与这座博物馆的故事。2014年,还在建设中的博物馆招聘讲解员,已在电视台上班的朱珠第一个报名,顺利被录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