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升庵 雄视西南五百年(下)(13)

西上滇云影,东流蔺水波。

生还如有日,相伴老渔蓑。

他哪里知道,嘉靖皇帝“以议礼故,恶其父子特甚”,他在最高权威的俯视下,是永远也回不来了。

日月同辉

杨慎对云南民族史的研究有一个前所未有的特点,那就是尊重少数民族的历史,承认云南少数民族在古代对于建设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贡献。他认为古代的云南是先进的,不是落后。这样的观点,至今看来,仍然是持平之论。

对于杨慎的成就,曾有人进行过系统的归纳和论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美学思想,二是哲学思想,三是对云南历史文化的贡献。甚至有学者认为,如果明代在美学和哲学方面缺少了杨慎,很多东西就说不清,甚至解释不了。笔者对美学和哲学认识不深,不敢随声附和。但是如果云南文化缺了杨慎,可能很多事情真是说不清楚了。

例如:《滇载记》(原名《百古通元峰年运志》),《南诏野史》《南中集》《南中续集》《滇记》《滇程记》等,其中贡献最大的是《滇载记》和《南诏野史》。他为了更好地完成研究云南历史的任务,不但努力学习“僰音”(白族语言),“僰文”,以便于搜集和翻译历史资料以外,还不避艰险,跋山涉水,深入现场从事田野考古工作,丰富和订正了有关的历史文献。给历史研究指出了一条新的道路。清人陈鼎在《滇游记》中称述:“升庵往来大理间近四十年,访于旧家,得《百古通元峰年运志》,其书僰文,升庵熟谙共语,译为《滇载记》,南诏始末,方得详备”,诚非过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