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升庵 雄视西南五百年(下)( 五 )

禹王碑盛行以来,翻译者众多,杨升庵的释文最为通行,而且文从字顺。

安宁的地方官把杨慎的译文视为大事,立即将其和原文一起刻在洛阳山上。原文本系夏朝文字,经一代名士“谨释”(禹碑上署有“成都杨慎谨释”的字样),于是文以人传,远近观者如堵,特别使“好古者每摩挲不能去”,众人翻刻摹拓,使安宁的禹碑流入内地。

对于禹王碑的真伪,甚为古今聚讼。即便它不是夏的文字,也应是自宋以来的文物珍品!

太史留迹

在安宁温泉的螳螂川西岸,有一座风景奇丽的葱山,半山腰上所建筑的曹溪寺,颇负盛名。明代中期的内阁首辅杨一清(明徐达死后无相,内阁首辅即相当于宰相)返家乡安宁寻根,常留连于此。杨慎谪滇之后,也常以此作为栖息之所,他有一首诗还写道:

螳螂川水青如苔,曹溪寺花红满台。

韶关满眼莫惜醉,几个扁舟乘兴来。

后人在寺内书题有对联一副:“正嘉以上,纵论气节文章,承先启后;山水之间,安排宰相状元,滇主蜀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