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青携高管首谈滴滴刮骨疗伤300天里的阵痛和企盼( 二 )

“今天我们必须开放、透明,请大家更多地走进来了解滴滴,帮助滴滴,监督滴滴,我们才有可能把安全做好。”

柳青将这个过程类比于 一个好的餐厅,“厨房首先应该是开放透明的,让公众可以看到食物制作过程。”她说,滴滴内部虽然对开放日有所忐忑,但希望外界能看到滴滴的工作过程,社会各方的意见、建议可以帮助滴滴,同时共治、共建、共享出行安全。

期间滴滴高管相继分享,但经济观察网采访人员发现他们的关键词无出其右,几乎围绕于“安全”与“开放”。

阵痛期

回顾过去近一年的状态,刚刚于7月1日度过了加入滴滴五周年生日的柳青,感慨良多。

“去年这一年,我们认知有很大的颠覆。”柳青说,滴滴自创立以来就在用科技的力量解决出行难题,觉得找到了解决方案,直至2018年连续发生了恶性事件,不仅对滴滴造成了非常大的冲击,同时让每个滴滴人遭受舆论批评,心理承压。

一路走来,柳青认为,“用科技的力量让出行更美好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她坦言,科技不足以解决全部问题,特别是如此重服务属性的出行行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