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青携高管首谈滴滴刮骨疗伤300天里的阵痛和企盼( 三 )

“出行是科技和服务的一个行业,一切都是服务于人的。不能够站在自己的角度,用我们原来的大数据和所谓的人工智能的理念去改变,其实是改变不了,只能改变一部分,但是大量的事情是需要去听取大家的意见。”柳青直言,从去年至今,滴滴虽然都处于持续阵痛的状态中,但认知却有了一个非常大的升级。“我们痛下决心,从自己的小圈子里跳出来拥抱公众。”

最直观的体现是,柳青开始常驻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对相关问题进行回答或反馈,起初团队对她的举动并不认可,但在柳青看来,尽管要面对犀利言辞或一些负面反馈,但迈出这一步后便会得到大量对自身发展有价值的意见和反馈。

“微博里都是批评的声音时,人就变得更加成熟和强大。”柳青认为这些来自于司乘、用户和市场的批评,对于滴滴都是有益的。她也希望大家走进来,了解滴滴现在的状态,安全工作的进展做得如何了。

透明化

开放日内,被柳青贴上了“不睡觉”标签的团队,将过去300天的安全工作及相关数据,首度面对媒体进行了披露。

“之前滴滴喜欢用线上手段解决安全问题,曾期望用超级算法在1-3个月内彻底解决安全问题,事实证明行不通。” 侯景雷强调,安全工作无法一蹴而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