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塞万提斯到堂吉诃德:小说是怎么发明出来的?( 五 )

我们今天称之为虚构小说的东西,既不是塞万提斯时代读者知道的历史,也不是诗歌。一篇叙述性的文章要成为虚构作品,写给读者之后,读者必须要知道它是不真实的,然而在一段时间内却把它当成真实的东西看待。读者明白,不会在它身上用传统的评判真实与否的方法;他会在一段时间内暂停这一判断,诗人塞缪尔·泰勒·柯尔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称这一举动为“主动暂停怀疑”或者是“诗学的信任”。读者必须同时具有两种对立的身份:天真的读者,相信他所得知的一切;智慧的读者,知道这一切都是不真实的。要达成这一效果,作者需要完成复杂的把戏。虚构的叙述,每走一步,似乎都比表面所讲的东西多一些和少一些。至少要有两种声音,有时代表其中人物有限的视角,有时给读者透露出其中部分人物或者是所有人物都不知道的故事要素。

虚构视角可以同时在其中,也可以在其外,正是如此,作者才能用我们如今理解世界的方式来创作人物。对于现代读者而言,虚构人物看上去要“真实”,虽然我们知道他们不是真的,也要如此。我们仰慕的作者,他们创造出的人物有“立体感”或者“跃然纸上”,而我们对那些“扁平”或是“一维空间”的人物进行批判,或是无动于衷。这些比喻都很老套乏味,却很能说明我们期待什么样的人物,也很能说明作者如何才能创造出这样的人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