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水路 京韵流芳(解码·大运河文化带·北京故事)( 二 )

2014年,举世闻名的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中国大运河遗产河道全长1000多公里,北京段为82公里,占比不到1/10,但沿线文物等级高、分布密集、时代跨度长、类型丰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流动的河水与文化联结起了沿线的8个省份,保护工作自然也是各省市共同的责任,其中北京要如何发挥示范作用?

2017年,北京成立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在此基础上,包含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组在内的8个专项工作组成立。重点文物腾退、文物保护修缮、重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历史风貌恢复等工作扎实推进,北京正努力走出一条特色的传承弘扬运河文化之路。

各地文化沿河而来,京味文化流向八方

老北京人常说“大运河漂来的北京城”,形象地说明了北京城与大运河密不可分的关系。历史上的大运河,不仅是供应北京漕粮的经济补给线,还是影响北京城市气质的文化交流线。

北京市文物局2012年发布的《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北京段)》显示,北京大运河共有现存遗产资源40处,运河文化深深嵌入水道、码头、仓场、闸坝、官署等。到通州区北运河源头瞧瞧1400多年历史的燃灯佛舍利塔,运河古韵扑面而来;再看看东四十条600岁的南新仓,这座全国仅有的皇家仓廒,满满都是漕运文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