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卖地1400亿 杭州土拍新政断臂求生还是作茧自缚( 八 )

根据自然资源部对商品住房库存消化周期、供地规则有明确的“库存五分法”区间划分,消化周期在36个月以上的,应停止供地;36-18个月的,要适当减少供地;18-12个月的,维持供地持平水平;12-6个月的,要增加供地;6个月以下的,要显著增加并加快供地。杭州属于需要显著增加并加快供地的城市。

去化周期短,即意味着杭州未来房价还有上涨的空间,笔者一直认为,楼市买的是对这个城市未来的预期,如果预期为正,那自然逐利而来者众了。

另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则是限价之后,开发商的融资能力说白了,如果顶价拿地,其实要的是以空间换时间,考验的是房企的融资能力,就看谁能耗得起。根据国际投行高盛数据显示,2018年销售前十的房企综合资金成本是5.4%,显著低于11-30名的6.3%,和31-50名的6.8%,万科、保利、中海等央企、国企背景的房企利率甚至低于5%,所以未来在杭州这样的市场,可能玩家都是头部企业或者拥有国资背景的房企。

面对国家的强力调控,杭州不得不“断臂求生”,祭出大招;但面对市场,限价更像是作茧自缚。如果非要对杭州土拍新政下一个结论,那可能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影响。我们不妨看看,从2019年6月29日开始,杭州的这次土拍新政能持续多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