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来的智能化进程:海运物流非生即死的行业大考( 四 )

通过这种方式跟踪物流,获取一单信息平均就需要5分钟。按照一个月货运量300单,每单每3天跟踪一次的频率,一个人一个月仅能够跟踪不超过170票,这跟人工成本相比明显太少。

除此之外,对于欧美洲等运输周期较长的航线,需要不断掌握每个港点的信息,3天为一个周期的一次信息更新更是显得相当滞后。在人工有限,人工成本大的条件下,几乎全行业的代理都缺失了主动的信息跟踪,取而代之的,则是完全不跟踪或者被动接收第三方零星的破片信息,以至于货物如期未到而不知,甚至于在某个节点很长时间的滞留而没人发现,从而导致货主和收货人的投诉,最终造成客户流失。

像老徐这样的货运代理人在如今这个行业比比皆是,如何改变现状,未来又该何去何从,是他们现在最应该想清楚的事情。

02

智能化初创公司:从悲惨经历中逼出来的创新之路

当整个海运物流行业都面临着一场即将降临的洗牌和剧变时,有的人打算现在做一天算一天,到不行的那天就转行;有的人却看到了生机与未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