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禁之后,皮卡在中国“屌丝逆袭”:从低端工具车到消费新宠( 四 )

据相关统计,皮卡占据美国汽车总销量的16%,在国内市场,这一比例不到2%。皮卡在中国不受欢迎,这或许有文化方面的原因。在全球不同地区和国家,有着不同的汽车文化,欧洲人偏爱旅行车,日本人独有K-car车型,而中国市场则是重视SUV,至于皮卡一直不被太多人关注。

经济观察报采访人员统计了市场在售的55款皮卡车型,起售价在15万元以下的有50款车型,占据全部车型的九成。但在大城市里,由于皮卡限行很难见到一辆皮卡车。偶尔见到的,也是被涂装成黄色的工程用车,不少皮卡还会被装上一个高高大大的货箱盖,以方便运输货物。这样的皮卡臃肿得像一辆加大号SUV,一点也不吸引人。

不可忽视的是,政策也对皮卡消费产生了一定影响。在我国,皮卡属于轻型货车,规定使用年限达到十五年或者行驶里程达到60万公里,就要强制报废。之前皮卡车型还要在车身喷涂载重量等字样,并贴上反光条。另外,全国一共364个城市,其中对皮卡限行的城市有103个,这些都让看似多功能的皮卡在中国市场变得英雄无用武之地。

不过,皮卡在美国也并非生来就广受家庭消费者欢迎。第一辆皮卡的出现可追溯到1910年左右,但直到上世纪50年代以来,家用汽车消费更加多样,皮卡才不再仅仅用于商用拉货。随着操控性、舒适性的提升,皮卡开始走进越来越多的普通家庭。1967年的福特皮卡广告打出了这样的宣传语:Workslikeatruck.Rideslikeacar(像卡车那样工作,像轿车那样行驶)。后来皮卡的类型更加多元化,出现了高性能版本、敞篷版本等。福特第一款高性能皮卡,F-150SVTLighting就诞生于1993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