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金融观察:小心 ETC之后还有无感支付( 二 )

今年5月底,相关政府部门推进ETC工作计划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和互联网企业等服务机构紧密合作,允许ETC绑定既有银行账户和支付账户。到2019年12月底,全国ETC用户数量突破1.8亿,高速公路收费站ETC全覆盖,ETC车道成为主要收费车道,货车实现不停车收费,高速公路不停车快捷收费率达到90%以上,所有人工收费车道支持移动支付等电子收费方式。据此计算,ETC用户将有1亿辆车的增量市场。由此看来,对于ETC的争夺还在中途。

金融科技兴起以来,金融领域有两个战略制高点,一个是账户,一个是场景,这两端连接的是消费者的钱包和消费的活动,由此看来,那么ETC就是一个最好的支付场景。

ETC支付场景兼具高频应用、客群价值高、交通支付重要场景、客户粘性高等特点。作为金融机构最为看重的账户而言,ETC客户的价值有目共睹,绑定ETC支付后金融机构可以通过这个客群的账户,实现对其进行其他产品和服务的交叉销售,比如消费信贷、信用卡、理财、保险、贷款,甚至包括私人银行和财富管理等等高价值业务。

传统银行有账户优势,客群庞大,但是要把客群转化成ETC客户,还需要相当不小的工作要做。而第三方支付巨头们的优势则是便捷和流量,更为重要的还有技术优势,他们的客户跟传统银行的客户大多是重叠,大家血拼的是服务、消费体验和收费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