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舌尖上的“榜单经济学”( 四 )

\n \n

La Liste不一样 , 它是一个由法国政府背书、被视作“史上最长”的全球最佳餐厅榜单——上榜餐厅总数在1000家左右 。

\n \n

\n \n

当然 , 对于拥有着全球最挑剔的嘴吧的中国人来说 , 自己家的榜单同样少 , 2017年大众点评推出了全国Top50餐厅的《必吃榜》 。 诚然 , 这些榜单是经过专业筛选、评估、认证、发布才产生的 , 但每一家榜单携带的属性都截然不同 。

\n \n

米其林因为其评星方式的专业和严谨被世界认可 , 可其评选机制与存在意义近些年却受到不少怀疑 。 《费加罗》杂志的毒舌食评家西蒙说 , 米其林理应存在于那个人人都还梦想着能融入上流社会谈笑风生的年代 , 它那套在现在的时代早已行不通了 。

\n \n

某种程度来看 , 其陈旧又充满危机感的评选规则让米其林看起来像上个世纪的产物 , 体系也并不完全适用其他国家 。

\n \n

“50佳”同样饱受非议 , 许多人批评此奖主观、可信度不高 , 容易受腐败影响” 。 比如三分之一的投票人是厨师或餐厅老板 , 比如有人觉得它不公正不公平 , 要求评判人员提供就餐票据来证明自己曾在投票餐厅中用过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