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沉的爱,勇敢的艺术追求( 二 )

然而,穆索尔斯基英年早逝。他为后世留下多部优秀作品,如声乐套曲《暗无天日》《死之歌舞》,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管弦乐曲《荒山之夜》、歌剧《鲍里斯·戈都诺夫》《霍万斯基之乱》等等。无论哪种体裁,它们在俄罗斯音乐中都有着极高的识别度,情感深邃、沉重甚至痛苦,音响虽不和谐,但歌唱旋律与语言的节奏韵律高度融合。他立足于俄罗斯大地,创造了一套与德奥体系迥然相异的独特语言,以至于他的音乐于当时知音寥寥。在他辞世之后,这些作品得到越来越多的理解和赏识,像德彪西、拉威尔、斯特拉文斯基、雅纳切克、肖斯塔科维奇这样的作曲大师都明确表示,他们从穆索尔斯基那里得到极大启示和激励,在音乐爱好者中间更有他无数的知音。

19岁时,穆索尔斯基受巴拉基列夫和达尔戈梅日斯基等音乐家的激励,退出禁卫军团,离开了父母安排的人生道路,转而投身艺术。在音乐理论家斯塔索夫称作“强力集团”的音乐小组里,包括穆索尔斯基的5位年轻人立志继承格林卡的民族化道路,发扬俄罗斯音乐传统,力求创作出具有鲜明民族性、深刻思想性的作品。这个主旨与19世纪进步知识分子关注百姓生活、推动制度改革的思想有密切关联,因此他们的音乐民族化追求在很大程度上与民主主义倾向有深刻联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