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沉的爱,勇敢的艺术追求( 三 )

埋首研习音乐的同时,穆索尔斯基也大量阅读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著作,思想迅速成熟起来。这个贵族出身的青年像前辈十二月党人一样具有反叛精神,1867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宣布废除奴隶制,贵族阶层的顽固派想尽办法抵制,穆索尔斯基却立即返回庄园解放了自家奴隶。即便之后家境衰颓,他不得不在政府担任职务以养活自己,也始终无怨无悔。在他看来,解放农奴是人道主义的胜利。

穆索尔斯基的目光越来越多地转向底层民众的生活。他常常去乡下与农民一起饮酒,听他们倾诉,为他们的苦难流泪。他的歌曲创作渐渐脱离了青年时期的诗意优雅,绝望的农民、可怜的孤儿、卑微的乞丐成为笔下主角。农民式语言与朴质粗犷的民歌风旋律融合在一起,情感真实强烈,音调苦涩甚至趋于癫狂。

1874年,穆索尔斯基受画家加尔特曼遗作展的激励,创作了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作曲家一方面以独特技法生动描绘了多样画面,同时也表现出深厚的人民情怀,如对不平等社会的讽刺(《两个犹太人》)、对农民深重苦难的同情(《牛车》)、对民间童话的喜爱(《鸡脚上的小屋》),以及对死亡的思索(《墓穴》)等。组曲中一条串联起各段小曲的“漫步主题”时而高亢、时而明快、时而忧郁,既与每幅“画面”的情状相关,也构成了“观画者”即作曲家本人的主观视角。然而说起来却令人唏嘘,这部杰作直至作曲家辞世22年后才得到正式首演并获得成功,随后因法国作曲家拉威尔对其进行管弦乐改编,产生了更加广泛的影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