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改造商业匮乏的老北京城( 二 )

NTP新城广场的前身为建于1993年的新城广场,彼时项目有3家股东,其中新鸿基占股40%,首开集团占40%,华润占股20%。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原本百货类的商业体在2010年前后因经营不善而关闭。2011年,新鸿基以1.52亿的代价,从首开和华润手上接手剩余60%股份,成为新城广场的独资母公司,也保留了这家港企在北京的“根据地”,改造也随之开始。

“新城广场最初的改造定位是写字楼,但是在调查了周边商务环境和居民意见后,发现区域内最缺乏的实际是购物场所。”一位新鸿基地产相关负责人透露。

作为北京市第一个整体规划的住宅区域,方庄在上世纪90年代,曾被视为北京的“富人区”。然而发展到今天,区域周边虽然也有方庄时代life和合生广场这样的商业综合体,但受到定位、品类组合、区位和运营等方面的限制,对年轻消费者的吸引力并不强。NTP新城广场的开业,至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区域内的基础购物压力。

有意思的是,新鸿基地产在北京的第一个项目王府井apm,同样也是旧改项目。王府井apm的前身为东安市场,早在1902年就已经得名,1969年经过扩建竣工后开张,成为北京早期大型商场,1997年被新鸿基地产接手后改造,成为后来的王府井apm及新东安市场。不难看出,新鸿基地产对旧改市场一向颇为青睐,也有较多改造经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