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现互动 铜企带着“枷锁”跳舞( 二 )

一方面,我国铜资源相对较匮乏,中国的铜资源占世界的3%,世界排名大概是第八位。2018年中国铜矿查明资源储量大概1.1亿吨,但由于勘察投入下降较快,查明资源储量未能及时转化为储量。如果按照目前的储量以及开发程度来测算,铜的静态保证年限可能只有五年;另一方面,我国是第一大铜消费国,消费精炼铜一直在增长,铜消费量占世界54%。

走访过程中,采访人员了解到,中国冶炼产能的持续扩张导致国际市场加工费持续下滑。2005年之前,TC/RC(精铜矿转化为精铜的总费用)占铜价比例高达20%。而目前TC/RC占铜价比例不足6%,冶炼加工费基本处于微利,企业难以承受巨大的亏损。

加之近几年来,仍靠传统模式进行大宗商品加工(贸易)的企业,辛辛苦苦一年却收效甚微,甚至还出现亏损、资不抵债等困境。专业人士认为,价格形成机制变革,导致有色金属价格波动率大幅增加,价格传导周期延长,迫使生产和加工企业必须运用期货规避存货跌价损失,运用套期保值锁定原料成本或销售价格,保护微薄的加工利润。

2011年起,铜一直在熊市的浪潮里翻滚着。至今,铜价始终未能翻身到从前水平。在这8年熊市中,不少企业仅凭一身血肉之躯,生生扛下铜价的疯狂下跌,换得一身企业血淋淋的教训。与此同时,另一批利用期货工具的企业巧妙地规避了铜价下跌带来的损失。江西铜业是一家作为有色产业“领头羊”的大型国有企业,也是实体产业运用期货工具的典型代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