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加速度拉近时空距离 出行立体化告别人在囧途( 二 )

2010年,一部名叫《人在囧途》的电影上映,影片以春运为背景,主人公为了回家,换乘各种交通工具。飞机、火车、大巴、轮渡、货车、拖拉机……故事虽然夸张,却引起无数中国老百姓的共鸣。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中国人对出行的记忆,往往伴随着各种“窘迫”。

同样是在2010年,京广高铁武广段正式开通,广州南站开站迎客。广东正式进入高铁时代。速度提升的同时,旅客出行舒适度也大大提高。此后多年,贵广、南广、广珠城轨、广深港等线路密集开通。高铁,已经成为中国人出行的首选方式。

从时速40公里的蒸汽机车到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从能拥有一辆“二八大杠”为荣到共享单车遍布全国,从汽车大排“长龙”坐船过江到桥梁飞架把珠三角连成“一小时生活圈”,从难得坐一次飞机到“打飞的”越来越寻常。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的陆海空立体交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体现在生活中,中国老百姓的出行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人在“囧途”的尴尬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说走就走”的潇洒。

A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