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加速度拉近时空距离 出行立体化告别人在囧途( 五 )

上世纪80年代初,广东试点“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机制,开“以桥养桥,以路养路”的先河,公路建设步入了快车道。从洛溪大桥到虎门大桥,从广佛高速到广深高速,路桥基础设施建设,为珠三角经济的腾飞插上了翅膀。截至2018年年底,广东的高速公路里程突破9000公里。如今,广东已经实现“村村通公路,县县通高速”。

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2019年4月2日,南沙大桥建成通车……“十三五”以来,广东路桥建设再次掀起热潮,大大加快了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一体化进程。

路桥的快速发展,不断满足着中国老百姓的出行和运输需求。私家车出行也成为潮流。数据显示,全国的私人汽车保有量已从1985年的28万辆,增长到2018年的约2.05亿辆。截至2018年,广东私人汽车保有量达1862万辆。

在私家车驶入寻常百姓家的时代,堵车也成为中国许多城市的“日常”,这是发展中的烦恼,也将通过发展来解决。例如,1997年建成的广深高速公路,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高速公路之一,日均车流量从1997年的7.11万增长到2017年的近60万。

对于中国人来说,空中出行正日渐变得普遍,数据显示中国的民用航空总航线数已从1980年的181条,增长至2018年的4945条。坐上飞机出国旅行,对于中国人来说越来越平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