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发布丨智能时代的技术伦理观——重塑数字社会的信任( 七 )

第二,保障个人的工作和自由发展,人人都有追求幸福工作的权利。目前而言,人工智能的经济影响依然相对有限,不可能很快造成大规模失业,也不可能终结人类工作,因为技术采纳和渗透往往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需要对生产流程、组织设计、商业模式、供应链、法律制度、文化期待等各方面做出调整和改变。虽然短期内人工智能可能影响部分常规性的、重复性的工作。长远来看,以机器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对人类社会、经济和工作的影响将是深刻的,但人类的角色和作用不会被削弱,相反会被加强和增强。未来二十年内,90%以上的工作或多或少都需要数字技能。人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为当下和未来的劳动者提供适当的技能教育,为过渡期劳动者提供再培训、再教育的公平机会,支持早期教育和终身学习。

报告发布丨智能时代的技术伦理观——重塑数字社会的信任

可持续(sustainability):践行“科技向善”,善用技术塑造健康包容可持续的智慧社会

技术创新是推动人类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而这一轮技术革命具有巨大的“向善”潜力,将对人类生活与社会进步带来突破性的提升。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类拥有的技术能力,以及这些技术所具有的“向善”潜力,是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无法比拟的。换言之,这些技术本身是“向善”的工具,可以成为一股“向善”的力量,用于解决人类发展面临着的各种挑战,助力可持续发展目标。与此同时,人类所面临的挑战也是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无法比拟的。联合国制定的《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确立了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这些目标需要解决相应的问题和挑战,包括来自生态环境的,来自人类健康的,来自社会治理的,来自经济发展的,等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