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鞋电商:野蛮生长,乱象丛生(15)

大魁曾告诉媒体:“鉴定师全是自身的玩家转到这里来的,他们自己也是鞋头。这个东西就跟看中医一样,累积的经验是最宝贵的。”球鞋鉴定师这个职业前身也比较随机,有些是潮流行业的编辑、热爱球鞋的人,或者是卖家等等。

即便如此,平台和鉴定师掌握了绝对的话语权,这也导致各家平台对于服务“尺度”的把握都不尽相同。举个例子,毒并不对消费者公开鉴定过程。对此,毒的公关向虎嗅解释:“这种东西公开的话,仓库什么的连带着公开了。”而这些录像仅作为复核的证据。相反,有货UFO会提供给每一位消费者长达两分钟(一分钟质检、一分钟鉴定)的鉴定视频。

由于消费者不会看鞋,他们只能相信鉴定师,所以,消费者的信任全部依赖于平台的信誉、保障机制,更重要的是品牌口碑的积累。但是,如果平台不从各个环节把控,并推出有效的应对机制,很有可能会不断地让自己陷入负面和丑闻中,最后造成信誉的崩塌。

2. 行业乱象

市场不透明、数据不公开、鉴定不可控,以及行业规范的空白都让这个行业看起来深不可测,也远没有数据看起来那么光鲜,比如数据造假、“官商”勾结、鉴定师售假、受到人身攻击、同行恶性竞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