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鞋电商:野蛮生长,乱象丛生( 五 )

先做社区的逻辑很好理解,毒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早期,虎扑论坛上有大量需要鉴定球鞋的诉求,这些用户自发上传球鞋图片,@ 虎扑知名“大V”求鉴别真假。这也让毒具备了非常好的先天优势,此后转到电商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大批用户转移至毒。

nice的发展路径也有相似之处。截至今年,nice已成立6年,从最开始的社交平台一步步转型为球鞋电商,也是通过前期的社区形态积累用户,虎嗅曾发文介绍过nice从社区到电商转型的路径。

而有货UFO和斗牛的路径也很好理解。有货UFO基于YOHO!积累的品牌影响力、B2C业务和社区及内容环境,为有货UFO提供了资源支持。YOHO!商城的B2C业务和UFO的C2B2C业务可以互相借力。这也是有货UFO还不能从YOHO!分拆出来独立运营的原因之一。

作为追赶者,有货UFO现在还不能从球鞋交易中收取佣金,它现在最迫切的是积攒流量。大魁说:“现在还在烧钱。想先把规模做起来。”在他看来,10亿人民币的交易额或许是一个转折。

在这个新兴赛道里,不论是头部玩家毒,还是追赶者,他们都处在砸钱做规模的野蛮生长阶段。今年4月和6月,毒和nice分别宣布完成了融资,金额在数千万元美元级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