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腾讯等都在布局“私域流量” 它到底能火多久?( 六 )

例如,仅“满减满送”这一个功能就创造了41.9亿元的交易额,“分销员”功能产生了29.3亿元交易额,“会员折扣”带来26.3亿元交易额。“这些功能都让商家提高了私域流量池内每个顾客的粘性和价值。” 关予称。

某服装品牌电商总经理王凯(化名)认为,品牌的私域流量可以帮助品牌提升转化率,不过也不能过度吹捧私域流量的交易转化效应,现在人接触信息的渠道太多,不同于曾经垄断式的宣传带来的效果,“在一个非垄断性的渠道里边去曝光自己的产品内容和品牌内容,要形成非常高的转化,这个概率也不会特别大。”

他进一步解释称,私域流量带来的交易转化会高,但不会高到离谱,因为用户可能不只是一个品牌的私域流量,而是属于很多品牌的私域流量;在看到商品信息时,用户有可能会选择买,也有可能选择不买。但从王凯的经验来看,一个长远的趋势是,对私域流量运营能力越强的商家,反而有助于他获取更多的公域流量。

而另一方面,私域流量之所以遭疯抢,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公域流量成本的迅速攀升。易观数据显示,从2014年Q1到2017年Q2,天猫平台获客成本涨了62.5%;从2015年Q1到2017年Q2,京东平台获客成本大涨164%,两者均突破250元大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