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小老鼠"引发百亿供应链金融骗局 承兴水有多深?( 九 )

经济观察报采访人员查询发现,有关广东承兴的数十笔应收账款质押和转让登记记录配套材料中,的确存在盖有京东“合同专用章”的收入确认函;而按照京东方面的说法,这些合同均系伪造。

作为供应链融资中的核心企业,京东、苏宁等企业对于债权确权的否认,让相关基金产品底层资产的真实性存疑。

一位卷入该事的金融机构人士告诉采访人员,若承兴用假章、萝卜章伪造和京东的业务合同,并对外诈骗,也瞒不过所有的金融机构,毕竟有十多家牵扯其中。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金融机构在尽调时已进行了现金流、贸易流、物流三流的检验。

有一种说法是,承兴方面假借电商公司外部大厅等场地进行假章加盖行为。对此,京东方面品牌人士告诉,此事涉及具体的诈骗行为,在警方调查过程中,无法透露。

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张理介绍,首先,在法律上,应收账款权利人有权将权利转让,但是,转让合同是否成立,取决于多重因素。比如,应收账款是否真实?标的不存在或者虚假,直接影响合同的成立。又比如,合同当事人是否真实,虚构或者伪造名义签订合同,合同不成立。其次,受让方应当对合同标的即应收账款,逐一核查确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