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职场社交困境:假“社交”还是真“人脉”?( 三 )

对赤兔的两次复盘

4年前 , 赤兔上线 。 它是领英在华“水土不服”后 , 推出的专门针对中国用户的移动端职场社交工具 。 出生时就带着领英中国、红杉资本和宽带资本的豪门光环 , 赤兔迎来了一个美好的开局 。 如创始人沈博阳所言 , “上线后迅速积累了几百万用户” 。

赤兔也没有错过直播、知识付费这些风口 , 并试图通过它们进行“突围” 。 最终的产品形态被定义为“深度有趣的职场分享App” , 一方面帮助用户获得职场经验 , 一方面扩展人脉 。

也就是说 , 赤兔在演化的过程中 , 变成了一个社交+学习型App 。 这与创始团队的构想相去甚远 。 沈博阳列举了赤兔没落的不少原因 , 除了受限于跨国公司体系外 , 最主要的是没有抓住三个强需求:人脉、求职和匿名社交 。

展开来说 , 匿名社交不符合赤兔“正能量”的调性;求职需求被国内“强大的”招聘网站挤压;没有庞大的用户群 , 建立人脉更是无从谈起 。 当年前途无限的赤兔 , 最终成了领英中国的弃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