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创新为何难?( 二 )

但租金风波显然只是这项工程“实际困难”的一个侧面,城中村综合整治的难度显然比建新房更加困难,旧村改造,涉及的利益相关方众多,租户只是其中的一环,其他如原住民、城市管理、消防安全等,都需要协调。

郁亮在万科2018年南方区域媒体会上就曾回应此事称,万科确实低估了“万村计划”的困难性,确实比想象中复杂得多,目前还没有发现做公寓能赚钱的,万科还在摸索中,会小心谨慎。

中国建设报援引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解释,“万村计划”的实际操作困难包括:业主谈判难,收房成本高;工期严重滞后,租金回流少,收益率走低,从而影响项目现金流;存量市场竞争激烈,工程建筑合法性、设计施工、审批备案、消防验收等流程致改造工程难以标准化等。

也正是基于此,前期万科激进的签约很快受阻。据悉,2018年11月起,万科就已经全面暂停签约新房源,到今年五六月份陆续有消息传出,万科正在与已签约城中村房东洽谈违约赔偿事宜,准备放弃部分已签约“农民房”房源。

对于传统房企来说,更熟悉的是“拿地—融资—建房—卖房”这样的周转模式,要做物业自持运营和跨界创新,仍是压力不小。“万村计划”虽说不上“折戟”,但这种触礁之后大规模的调整带来的品牌阵痛,远远大于其经济上的压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