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图像走向AI视觉识别,虹软为什么是科创板“视觉AI第一股”?( 二 )

从招股书来看,虹软已经连续三年实现了正向盈利。2016年-2018年,虹软科技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6100.11万元、34592.40万元和45807.13万元,其中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为软件授权许可使用费收入,三年内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98.20%、99.50%和99.23%。

虹软是典型的高研发投入、高毛利率企业。根据招股书,2016年-2018年,虹软科技研发投入分别为9026.84万元、10873.54万元和14852.64万元,占总营收比例超过三成。而在这三年间,公司主营业务的毛利率均超过了90%,最高达94.24%。

对比科创板首批挂牌的25家企业,虹软在2018年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32.42%,为这批企业之最。

虹软的商业模式较为简单:将视觉算法技术授权给客户,允许客户将相关算法软件或软件包装载在约定型号的智能设备上使用,以此收取技术和软件使用授权费用。

高研发投入、高毛利背后,虹软的核心技术是什么?

一位接近虹软的业内人士向界面新闻透露,虹软在成立初期并不以“视觉人工智能”自居,而是专注发展影像技术,其董事长兼CEO邓晖曾是一位专业摄影师,获PMDA摄影技术终身成就奖,虹软在杭州总部的大楼中至今悬挂着邓晖在世界各处拍摄的摄影作品,以此凸显公司定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