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风险反思录:不该当通道的保理,如何被踏破风控防线?( 四 )

“大约百亿的销售规模,若一半的资产拿来做保理,符合常识吗?”一位华南供应链金融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解释,正常的融资逻辑是,上市公司先通过抵质押等方式向大型银行融资,次之寻求中小银行、信托等机构融资。如果一家企业的长期资金不是银行贷款占大头,这是不符合逻辑的。

而罗静实控的两家公司,是以应收账款作为主要融资工具之一,供应链金融的融资额远超总资产,并在较难获取银行授信的情况下,短债长用、期限错配。

其中的焦点问题是“大额标的”。“供应链金融中,特别是保理,是服务中小企业的,不适合作为大额融资工具。”一位地方保理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表示,在接下来的监管规定中,应当参考金融机构的风险拨备,明确保理杠杆率,融资规模不能超过公司净资产的一定比例。

目前,商业保理、融资租赁等类金融正在由商务部门转向银保监会监管的过渡期,全国性的统一监管办法尚未出台。

根据各地方监管的实际操作,例如,天津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4月试行商业保理监管,商业保理公司最低须为5000万元实缴注册资本,风险资产不得超过公司净资产的10倍,即杠杆倍数不超过10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