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防掏空小手册( 三 )

民企防掏空小手册

民企防掏空小手册

从2018年至今的民企违约案例来看,股东掏空是导致民企违约的核心因素之一:从违约民营企业行业分布可以发现,本轮信用违约潮的违约企业并没有明显的行业分布特征,民企更多暴露的是自身的内部管理问题。很多陷入违约泥潭的民企其实经营情况并不差,而是企业内控体系本身就存在诸多问题。民企内控体系较为薄弱,对大股东的限制不足,因此往往能够给股东以可趁之机,利用内企业控漏洞通过各种隐秘的手段逐步转移资金、掏空公司,最终导致债券违约。因此,股东掏空公司成为了导致民企违约的重大因素。

股东掏空具有两个逻辑。一方面是集团流动性紧张,需从上市公司周转资金以缓解流动性压力;另一方面是公司所处行业景气度下降,大股东认为上市公司没有发展前途,因此将上市公司的资金转移出去投资其他行业,只留下正常运营的资金。

股东掏空通常会采用不同隐秘的手段。大股东通常会采用关联交易、高存高贷、违规大额担保、大额分红、高价溢价并购资产等方式转移资金,或者国企混改时,大股东通过股权质押、交叉持股等方式转移国有资产。本报告将详细讨论2018年以来股东采用不同手段进行掏空公司的案例,以及2018年以前较为典型的部分案例,目的是为了探索是否有事前识别的方法以防止未来股东掏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