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入榜500强背后: 结构变革与平台经济价值(17)

小米从诞生起 , 不仅备受用户追捧、参与 , 它内在的创新 , 也与早期的发烧友有关 。 后来的生态链体系 , 无疑是“发烧友”的理念升级 。 而这丰富了它的开放创新的双边网络机制 。

小米的运营效率之高 , 不仅仅在于它有一条完整且循环的价值链 , 更在于 , 它提供的产品与服务 , 经过内外协同创新 , 带有精准的匹配 。

而我最为欣赏的 , 其实是小米的多样性 。 它与小米的超级协同能力一起 , 建构起一个富有效率、品质、共享、普惠的服务体系 。 一个细节可以体会到 , 小米很少提什么“下沉” , 因为 , 它的模式 , 从一开始就是兼顾公平与效率的普惠机制 。

这种特质 , 比看上去资产规模、业务网络强大的传统企业 , 更能突破传统规模经济 , 打破边界 , 建立大规模的社会协同 。

平台经济就是指依托实体场所或虚拟空间 , 吸引产业链上下游相关因素加入 , 并以促成双边或多边进行交易或信息交换为目的的商业模式 。 这一机制容纳的多边要素越多 , 小米的商业模式便愈稳健 , 尤其是雷军定下的硬件综合平均利润率不超过5%的机制 , 就会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