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入榜500强背后: 结构变革与平台经济价值( 三 )

第一个问题解读起来并不难 。

可以笼统地分二层 。 一是小米与传统企业规模化积累的路径、方式不同 , 它们的势能与加速度差异很大;二是壮观的风口与小米自然禀赋的碰撞 。

因为第一层会被第二层证明 , 所以不打算展开 。 我们集中在第二层 。

小米诞生于2010年4月 。 那是移动互联网爆发前夜 。 整个ICT都试图走出PC互联网业 , 传统行业第一波互联网业的洗礼 , 开始借助无线化转变增长方式 。 世界充满了无名的亢奋 。 今日许多牛逼公司都诞生在这一年前后 。

小米成立时 , iPhone已推出第三代 , iPhone4濒临发布 。 苹果外 , 一片混乱 , 功能机仍占主流 , 诺基亚、MOTO正在挥发最后的荣耀 。 安卓机开始崛起 , 生动而令人不安 。 这背后 , 联发科“交钥匙”模式成了幕后支撑 , 它与尚未走出功能机时代的供应链碰撞 , 生成一种壮观而奇异的山寨世界 。 山寨、苹果以及那个当年清新另类的HTC系 , 当然还有重构一体化模式的三星 , 快速摧垮了不可一世的诺基亚与MOTO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