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入榜500强背后: 结构变革与平台经济价值( 六 )

可以这么说 , 联发科摧垮了诺基亚 , 小米荡涤了山寨 , 为整个安卓产业链走向规范有序贡献良多 。 也正因小米及诸多企业的不懈努力 , 本地PC互联网企业乃至线下生态的无线化升级 , 才有了普及基础 。 许多创新模式 , 都在那一周期蜂拥而起 。 中国互联网业勃兴 , 数字经济蔚为大观 , 备受全球瞩目 , 有小米的功劳 。

最初3年 , 小米手机一机难求 , 规模亦狂飙突进 。 2013年 , 小米营收约316亿 。 这是小米诞生后第一波势能 , 也是一种典型的“飞轮效应” 。 雷军当初说 , 站在风口 , 猪也能飞 。 有人动辄就批 , 没体会到不过谦辞 。 移动风潮确实壮观 , 但若没有上述竞争要素 , 小米不可能有当日影响力 , 不可能发展那么快 。

2013年 , 雷军首度对外表示 , 未来要进世界500强 , 展现了一种野心 。 他应该也看到了一种日益逼近的可能:2014年 , 小米营收743亿 , 增幅惊人 。 若维持2011-2014年增长的节奏 , 2016年 , 小米就有望进入500强 。

财富500强2016榜单中 , 排在最末的是英国耆卫保险 , 营收209.23亿美元 。 以当年兑人民币平均汇率6.64计 , 合1389亿人民币 。 小米2015年若能维持100%增幅 , 那就是1486亿营收 , 可轻松入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