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支付“无证经营”引监管关注 行业或迎新一轮洗牌( 二 )

而目前除去上述国内取得跨境支付牌照的支付机构之外,跨境支付市场的参与者还包括PayPal、Payoneer、PingPong等这些机构,只是它们未在中国取得跨境支付牌照。

谈及“无证经营”的机构未来的出路,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大智向《华夏时报》采访人员表示,一是申请境内支付牌照;二是与境内支付机构合作,在合规前提下,共同服务跨境贸易主体,成为类似于服务商的角色。

多家跨境外汇支付业务试点支付机构正进行名录登记

这两年,跨境支付热度上升,成为支付机构布局的重点。

根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公布,2018年国内第三方支付机构跨境互联网交易金额超过4900亿元,比2017年增长55%。

“首先是跨境支付行业本身受到政策的利好,一带一路政策与人民币国际化等政策都鼓励企业“走出去”,这就对由跨境贸易产生的跨境回复产生了新的需求。” 黄大智表示,另一方面,断直连、备付金全额上缴政策的实施,是中小支付机构普遍面临着业务转型之困,而跨境支付的庞大市场正是支付机构转型的最重要方向之一。

推荐阅读